查看原文
其他

从“马云回家吃饭值不值”谈起,美国人如何教孩子理性决策

2016-08-09 鞠茜 少年商学院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第1244次分享。作者系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公开课第27期嘉宾、斯坦福教育学硕士鞠茜老师。当天分享干货满满,今天先分享精华上篇(点击下方可收听语音版)



经济生活常识,从幼儿园抓起都不算早

 

感谢少年商学院邀请我通过互联网直播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和交流心得。我现在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来美国前,我在一家国际教育机构工作,在多个国内重点中学的国际班负责美国高中经济类课程(AP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一干就是七年。

 

通常人们听到我的工作都很很惊讶——高中生就要开始学经济学这种“高大上”的课程了吗?实际上,高中开始都有点晚了,现在美国各州的经济学教育委员会已针对幼儿园到高三各个年龄阶段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大纲、课程资源和课程计划。




美国教育网站Moneyasyougrow.org也总结过孩子应知经济生活20个常识,下面截取了6-13岁孩子部分(点击《告诉孩子这20条经济生活常识》阅读完整清单):


  • 你的钱该怎么花,要自行作出选择。


  • 购买东西之前,货比三家是个好习惯。


  • 将你的个人信息放到网上与人分享,很可能是代价高昂和危险的。


  • 把你的钱存进储蓄账户里,既安全可靠,又能收到利息。


  • 你得到的每一美元,应该至少存下一毛钱。


  • 在网上输入个人信息,比如银行账户和信用卡号,一定要防范风险,因为有可能会被其他人窃取。


  • 你越早存钱,钱增值得越快,这是由于复利的缘故。


  • 使用信用卡就像是贷款。每个月如果你不全额支付账单,你就需要付利息,因而最终要付的钱比你原来花的钱要多。


1小时赚1亿的马云,要不要“浪费时间”回家吃饭?

 

而且,说经济学其实非常接地气,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是经济学常识与问题。

 

不少中国家长总会误会,只有将来要学习经济学专业或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孩子才需要学经济,其实正好相反,在我过去所教的学生中,起码一半以上学生并没有在大学里选择经济学或商科专业,有的学了计算机,有的选择学工程,但不管他们专业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在大一、大二,选修至少一门经济学课程。

 

经济学是一门通识学科。它不仅仅是狭义地培养孩子的财商,更重要的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领导力以及社会技能等等。

 

学过的家长朋友们可能知道,经济学大抵分为微观和宏观,但在孩子的经济学启蒙阶段,美国的学校或家庭最重要的其实就两个概念——稀缺和选择。

 

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它的意思是,虽然我们总是有很多欲望,但用来满足我们这些无穷的欲望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我曾经在课上举过这么一个例子:今天晚上我出去吃饭,可是我既想吃牛排,也想吃生鱼片,也想吃烤鸭,但显然,我不可能在今晚把这些欲望都满足了。一来是因为我没有那么大的胃,二来是因为我资金或者说我的晚餐的预算有限。这其实是个分析“有限的资源VS无限的欲望”的最简单、最常见的过程。

 

有的孩子会想——如果我成了百万富翁,是不是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了呢?

 

在经济学课程中,有一个案例不光中国课堂上常讲,美国老师甚至也讲(现在拿中国的案例做讨论几乎成为从商学院到美国中小学课堂的流行作法)——中国的首富马云是很多人的偶像,但他或许也有自己的烦恼,比如说晚上他是选择和家里人吃一顿温馨的晚饭,还是和公司里的同事吃一顿工作餐,还是干脆加班多赚一个亿?这时,对马云来说,时间就是有限的,但他想完成的愿望,想做的事情仍然是无限的,所以,他也无法避免稀缺性这一根本经济学难题。




了解“稀缺性”这一点以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济学始终强调每个人要去做出理性的选择,也就是权衡成本和收益后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并且最终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让孩子学会计算自己的“机会成本”

 

那怎么去做选择呢?

 

美国人常跟孩子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应该放在经济学的领域里解读,会更有意思。和我们平常的理解不同的是,这里的“免费”,并不一定是指有没有花钱。这句话是说——

 

当我们选择时,我们所选择的选项A的成本,实际是所放弃的选项B的价值,这份价值也就是我们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它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价格成本。

 

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常会用“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来思考,我自己应该怎么做出理性的选择。比方说,我在2015年就曾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一个是留在国内,继续我原来的工作,另一个是去美国留学,完成硕士学位。

 

首先,这两个选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仔细权衡了成本和收益以后,我认为留学是最符合我的需求和我的利益的最佳选择。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来算一算我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可能认为,成本就该是留学这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但学过的经济学的孩子就会知道,我放弃的是稳定的工作,是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满足感,是和闺蜜们一起逛街聊天的舒适生活……

 

这时,机会成本已经远远高于我要付出的留学费用。


但我仍然认为,我可以得到的收益远远超过了这些机会成本。比如说,我可以在斯坦福和优秀的同学、知名的教授一起学习,我可以在美国加州见识更多的有趣的创业产品和公司,我可以去深入了解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应用。

 

最后,我把我所能得到的收益和我所要付出的代价一比,我就能做出我最倾向的选择了——留学。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的确得到了丰富的收获。斯坦福大学的名气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给它带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资源。这里因为位于硅谷的中心,孕育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和技术,比如苹果、谷歌和Facebook,我几乎每天都在见识和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科技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服务教育。我也参与了硅谷Gooru等几家互联网教育公司的项目。

 

本月离开斯坦福后,我将全职加入少年商学院。我很欣赏少商在青少年国际素质教育领域的创新,特别是两年前就结合互联网,开展至今的“在家上美国小学实践课”的尝试。今年秋季课程,我将担任主要导师,为中国小学生开展经济学系列课程。在线直播课程+线下自主实践,任何城市7到12岁孩子均可报名(大家可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




▋引导孩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在和不少美国孩子接触以后,我发现,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美国孩子喜欢做自己想要的决定,而中国孩子擅长做父母喜欢的决定。

 

美国的孩子会自己决定放学后去参加什么课外活动,有的可能选择体育,有的可能选择乐器,因为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他们不需要父母的督促,自己就会去主动学习,在各项活动中非常的投入。如果他们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他们也会主动提出,比如需要爸爸妈妈开车将他们接送到课外活动地点……

 

在美国的小学,还有这么一个传统:每隔一段时间,学校会安排家长到学校参加访问,家长要到班级上向学生们讲解自己的职业,引导孩子们比较不同职业,以及选择不同职业的“机会成本”,不断摸索自己的兴趣。

 

但在国内教学的时候,我却发现,很多中国学生经常流露出一种很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包括想读的专业,将来想做的职业等等。

 

我就安排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回家调研,自己的父母的职业是什么,他们的工资收入大概是多少,他们的工作特点是什么,是需要长期在外出差,还是办公室职员,他们有哪些教育经历……通过调研和课堂讨论,学生们反应,他们不仅对各种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感觉父母亲赚钱的不易。这群学生都是高中生了,但这样的练习,其实越早越好。

 

因此,我建议,国内的家长可以大胆地放开手,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出选择,小到自己决定自己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大到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甚至择业等,都让孩子自己主导,家长只是在旁给建议,提一些醒。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步掌握起主动选择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未完待续)

 

每个孩子都应该学点经济学。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鞠茜老师担任导师,给中国孩子的第一门经济学启蒙国际课程《生活中的经济学》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看看北京一流小学是怎样启蒙孩子经济学的

教一百遍加减乘除,不如讲一个卖桔子的小故事

你家零用钱发对了吗?纽约时报理财专家超实用建议

都知道给孩子经济学启蒙很重要,但少有人意识到一枚硬币有如此大魔力

我如何培养儿子的商业头脑(附20条经济学启蒙清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